不再“留白” 復興島要做“頂流” 開啟上海量子城市時空創新基地 集聚高校院所頭部企業及行業機構 2024-12-15 來源:解放日報
記者 胡幸陽
12月13日,“上海量子城市時空創新基地”在復興島開啟,上海量子城市時空創新重點實驗室揭幕。
同時,“復興智塔”孵化巢臺、上海數字智能孵化基地、上海設計藝術創作基地等一批市級重點項目都在復興島落地。市里明確提出,要以復興島為基地,集聚高校、科研院所、頭部企業及行業機構。
看似突然,留白許久的復興島,要復興了?
探路時空數字孿生系統
“量子城市時空創新”是什么?建設方案的解釋是:集成運用各類新型數字化技術,建設虛實相生、線上線下聯動、萬物互聯感應的時空數字孿生系統。
數字孿生不是什么新生事物,是全球各大城市探索高效治理常用的數字化手段。但其仍面臨對現實賦能低下、投入產出比不足等難題,長期以來難以突破瓶頸。
上海則提出,將時下飛速迭代進步的人工智能技術與數字孿生技術相結合,創建三維時空治理大模型。借助人工智能,各傳感終端傳回的實時數據能迅速分析推演,提供可靠可行的決策依據,甚至自動反應處理。這有望讓治理效能成幾何倍數增長,從數字化治理真正進階到智能化治理。
事實上,新加坡、東京、倫敦、巴黎等世界頂級城市都在朝這一方向探索。可以說,對于超大城市來說,這是必不可缺的治理工具,支撐千行百業垂類應用需求,代表城市治理的未來方向。
理解了“量子城市時空創新”的重要性,再看上海將其落在復興島這一決策,不難得出結論——對復興島來說,這是近年來最大、最重要的一次發展機遇。
“戰略留白”等待合適時機
復興島相當特別。它位于楊浦濱江的黃浦江下游,距吳淞口約6公里,整體呈月牙形,土地面積約1.13平方公里,是浦江內唯一的封閉式內陸島。
作為上海中心城區唯一一座真正意義上的“島”,復興島絕對是稀缺資源中的稀缺資源。
其實早在本世紀初,復興島就開啟了幾輪設計方案征集,美國RTKL、Sasaki、AS&P等世界著名的設計公司都曾參與。前幾輪都是圍繞“生態休閑”定位,后期順應楊浦區整體發展規劃,偏向科創。有社科院課題組的專家還曾建議,要在復興島上建雙子塔地標,承接聯合國“第五總部”入駐,成為“世界之心”。
但復興島的稀缺性,讓歷屆市委、市政府對其規劃建設都本著“前瞻審慎”的原則。《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(2017—2035年)》將復興島列為“戰略預留區”,原則上不得進行大規模改建、擴建和新建。
2021年7月,市領導在調研復興島時明確,要做好生態文章,以目前的“戰略留白”作為將來“無限可能”的基礎。也就是說,此前的設計方案都不會落地了,復興島要等待合適的時機、合適的規劃,來實現“無限可能”。
很長一段時期,“戰略留白”的復興島,成為上海中心城區的一片慢生活“秘境”。島上最火的地方,是一座靜謐的公園。社交網絡上評價,島上沒有水泥森林、沒有車水馬龍,時間似乎凝固了。
正為“無限可能”打好基礎
其實,了解內情的人知道,島上的時間并未凝固。平靜的表象下,許多工作這兩年正在扎實推進,為“無限可能”打好基礎。
2022年,楊浦區配合市發展改革委、市規劃資源局等市級部門,研究復興島近期和中長期規劃功能及開發機制,為后續區域整體轉型發展和戰略功能實現打下基礎。
那次研究得出的結論是,將構建以復興島為核心,南北兩翼向中部逐步推進的“一島兩翼”格局,實現南翼先發起勢、北翼聯動跟進、最終在復興島集成展示,推動復興島從“留白島”向璀璨奪目的“頂流島”轉變。
這段話信息量很大:“頂流島”三個字,把復興島抬到了極高的戰略定位上。“一島兩翼”格局的表述,則是明確了這一定位的實現路徑:楊浦濱江開發建設的最終形態形成后,地理位置的中心和功能上的核心都在復興島。
楊浦濱江南翼這兩年發展勢頭很猛。美團、抖音、B站等頭部大廠的總部大樓、研發中心即將建成投用,中交集團綜合體已經竣工驗收,“超極合生匯”揭曉。整個“總部秀園”建成后,預計將有3000家以上在線新經濟企業、20萬以上從業人員在此聚集。
事實上,濱江南翼還沒建成,就已經開始向復興島溢出了。今年年初,楊浦區簽約年度重大項目,其中互影科技的數實融合元宇宙中心就落在了島內。
開發的重要前置條件——土地收儲,也正緊鑼密鼓地開展。
2020年,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,提出了楊浦區復興島土地“應收盡收”,加快實施土地收儲。2021年,市規劃資源局批復了關于復興島剩余地塊儲備計劃、市發展改革委批復了關于復興島地塊土地儲備項目投資估算,復興島剩余地塊由市、區土地儲備中心聯合儲備。
到今年年中,復興島已完成土地儲備935.93畝。不過,復興島上央企、部隊用地多,土地收儲難度大。這一難題也正著手破解。2023年,楊浦在《關于對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第0093號代表建議的會辦意見》中提到,將圍繞復興島地區收儲難點進行攻堅,積極與市發展改革委對接,爭取支持和指導,盡快啟動復興島一些地塊動遷安置工作,擬在全市面上統籌安置。
能否抓住難得機遇值得期待
結合這些背景,再看上海在復興島這次看似“突如其來”的大動作,也就沒那么意外了。
從產業集群的角度看,楊浦濱江的企業群,從技術到市場再到人才群體,都與這次啟用的“上海量子城市時空創新基地”等所處的時空數字孿生賽道高度重合。
此外,同濟大學就在楊浦,且與楊浦合作深厚。三個月前,同濟數字城市研究院與華為云還在楊浦共建了“城市靈境場景創新中心”,也是同樣的主題。
從土地的角度看,復興島土地收儲雖然還有“硬骨頭”要啃,但已經穩扎穩打推進到足以落地幾個標桿項目的程度了。
幾方面的條件都已趨近成熟,上海又亟需更有效更可靠的超大城市治理工具,“留白島”不再留白也是順理成章、水到渠成之事。
只是,不留白,不代表就能輕輕松松做“頂流島”。楊浦要繼續推動復興島及周邊地區的產業集群導入和培育,加快推進土地收儲,為就地形成人工智能時空領域產業集群進一步打好基礎。
難得的機遇,復興島能否抓住,值得期待。